1998年10月,《議藝份子》誕生了。
一眨眼,時光飛進十年。這十年來,《議藝份子》破殼而出,不斷成長,如今已然羽
翼豐韌,準備啟程進入另一段學涯。這是作為發起人與首任編輯的我,原先未敢設想
,而今深為感慰的。不管當初我們懷抱什麼樣的理想與勇氣、懷疑與擔憂,也無論接
下來每一屆同學在承接這項傳統時是否感到驕傲與焦慮,看著一期一期《議藝份子》
排開延展下來,我想這個實踐過程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。
首期的各篇文章作者們,如今都已進入社會發揮所長,或在各藝文機構,或在中小學
與大學任教,或正遠赴歐洲深造。當初大家斟酌再三、最後毅然貢獻出否則將永遠塵
封的稿件,《議藝份子》才得以成刊。留下這樣的學習足跡,我相信大家在十年回首
中都會別有感懷。我也相信,首期的《議藝份子》之所以有意義,是因為有後來接續
的數期。各期的文章作者、編輯,以及支持的同學們,在和《議藝份子》一起成長的
同時,也在為它注入新的生命與意義。
《議藝份子》一直是學生們自發自主自辦的刊物。然而這樣多元公開的「議藝」園地
得以開展,也得助於老師們對這個空間的認可、尊重與鼓勵,以及所上在物質與非物
質上的大力支持。老師與學生們之間這樣的互重互信,一直是中央藝研所難能可貴的
資產。
知識,不是光靠個人冥想。如果沒有前人著述,在求知的路上我們將不會有指引的明
燈。而唸書研究,唯有透過書寫才能檢視成果所得,也唯有公開展示與論辯此一所得
,才有知識的建立與累積。在我們個人求知求學之途,也是共同在為建造「藝術學」
這門知識殿堂而努力。即便研究生們總是為書寫發表而焦慮,我相信《議藝份子》將
能協助把這樣的焦慮轉化為正面的力量。
最後,我個人感到非常榮幸與高興,能夠在回到所上任教之初,即逢《議藝份子》進
入電子期刊時代,並為之做此註腳。我衷心期望,透過公開徵稿與電子化,《議藝份
子》能激起更多跨校際研究生的切磋討論,進一步拓展它的閱讀群眾,為藝術學知識
學習與交流,做出它的一點貢獻。
謝佳娟
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助理教授
2008.10.22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