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story

藝術史好比布料 王琲萱的衣服走秀

2017年9月

採訪/林雅綸

對於藝術表達的多元積累

      因很早就對於藝術充滿興趣,在大一上時,就開始在 107 電影院擔任志工,大三開始修習藝術史學分學程。吳方正老師、周芳美老師、巫佩蓉老師、曾少千老師、謝佳娟老師、謝世英老師、曾瀚霈老師開設的豐富精采課程,都讓學生超越了單純的欣賞,得以進一步分析探討、建立鑑賞論述,以多種角度/史觀/系統看到藝術的精采多元。除此之外,每次考試的申論、每個上台報告的機會、助教帶領下的討論、展覽心得報告的撰寫跟繳交,都豐厚學生的思維。

      大三時,意識到自己正站在就業的生涯岔口,在課堂上曾少千老師、吳方正老師、周芳美老師、謝佳娟老師跟系上的周慧玲老師常常鼓勵學生,也分享很多學長姐的經驗;巫佩蓉老師也說,找工作就像買衣服要多多去嘗試,就像購物逛街,試了很多件衣服不一定是最喜歡或適合的,或許直接買布來修整,是最合適自己的。

藝術史派上用場之小試身手

      因此,我開始找適合自己的衣服——除了繼續志工活動跟藝評的撰寫外,也去台北小花劇團、國立臺灣美術館實習,思考如何將藝術史應用至實際的工作上。例如結合遊戲、故事和經典藝術史作品和手作,設計好玩的課程讓親子輕鬆地參與學習,設計「我的藝術家」教案活動,以梵谷《在亞爾的臥室》、夏卡爾《生日》的畫作物件為範例, 讓孩童學習英文量詞、也對於畫作細節和表現有更深入的觀察和印象,最後帶領大朋友小朋友一起動手做自己的房間。


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廣活動側拍 - 小朋友在裝飾他自己的「藝術家」


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廣活動側拍 - 小朋友專注畫畫中


國立臺灣美術館推廣活動側拍 - 「我的藝術家」參加者跟作品大合照


如何將藝術史應用至實際工作


      如附圖,除了回歸到個人特質和職場屬性的契合之外,藝文領域的工作其實相當廣,包括學術研究、行政或跨領域的媒合,但無論何種工作,都須回歸到藝術史的學識基底,其他的軟體應用或者推廣,則是在基底上的大加分。也因為個人的興趣,我在考上文化行政並工作兩年後,赴英國進修現當代美術史的碩士。


維也納奧波德博物館 - 要買門票才能進入該館商店,使該館不至於過度商業化


熟能生巧地以文字和視覺來傳達藝術

      藝術史學分學程修課時累積的多元經歷,在工作時更能印證看對象、載體,寫深、寫淺而游刃有餘的表達,如:每次辦理藝術活動,假設需要五篇的宣傳藝評,可能只有一篇是深入評析,其他則是兒童版、青少年或一般大眾版等等;也會善用簡單的視覺表達,讓觀者一目了然,因而工作上除了行政必備的 excel 等經費控管能力外,也需具備 Photoshop、Illustrator 和手作海報的技能;又如辦理活動跟記者會,要如何利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和大家說故事……工作中持續不斷地轉換和運用文字、視覺等和民眾對話,其實都是學程中得到的養分,雖然已畢業工作數年, 到現在仍深深覺得課程中學到的知識、史觀跟藝術理解,都成為自己的沃土,如果有機會的話,還是會再回到學校上課,因為藝術史的精深,是越學越有滋味的。




王琲萱

大學部藝術史學分學程校友

受訪時任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行政專員

愛丁堡大學現當代藝術史碩士班畢、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畢